在顶尖商学院的申请中,有两类申请者最让我们感到兴奋,也最具挑战性。第一类是像白纸一样,潜力无限的年轻人;第二类,则是像 Joseph 这样,履历精彩到近乎「混乱」的连续创业者。
Joseph 找到我们时,他刚结束一场与全球顶尖创投 (VC) 的募资会议。他过去十年的人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创业传奇:
背景:University of Minnesota 资工系毕业,GPA 3.2/4
成就:创办 MarTech 公司,数年后成功被收购出场
他拥有成功的实战经验、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坚实的技术底子。然而,顶尖 VC 的一句话点醒了他:「Joseph,你的执行力无可挑剔。但如果你有一个像剑桥这样的学术品牌背书,你拿到的将不只是硅谷的资金,而是全世界的入场券。」
这句话,让他动了申请剑桥 MSt in Entrepreneurship (创业学硕士) 的念头,也带来了他最大的难题:如何将十年来横跨数个产业的创业经历,浓缩成一个让剑桥招生委员会在三分钟内就能理解并记住的深刻故事?
Joseph 的初版履历和草稿,就像一盘散落的珍珠。每一颗都光彩夺目——成功的 MarTech 出售案、一次在物流 SaaS 领域的尝试、一个关于 AI 应用的早期项目。但它们是散乱的,缺乏一条能将它们串起来的线。
我们很清楚,剑桥创业学硕士要找的,不是一个只会「反复成功」的人。他们要找的是一个懂得「为何成功」、能将成功「方法论化」,并有潜力将其「规模化」的未来产业领袖。一份看起来像是「机会主义者」的履历,无论多成功,都无法传达这种深层次的潜力。
我们的任务,就是扮演那条串起珍珠的线。我们启动了称之为「创业 DNA 深度分析 (Entrepreneurial DNA Analysis)」的流程。
我们没有直接修改他的文字,而是和他一起,在会议室的白板上,将他十年的创业历程彻底分析。我们问的问题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当初你为什么选择 MarTech 作为起点?这个领域最吸引你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后来转向物流 SaaS,即使项目没有成功出场,你在过程中验证了什么?又推翻了什么假设?」
「在你所有项目中,你花最多时间思考的部分是什么?是产品、是市场、还是团队?」
经过数小时的抽丝剥茧,一个被 Joseph 自己都忽略的模式,清晰地浮现在白板上。
我们发现,无论是优化广告投放的算法,还是设计仓储管理的数据模型,Joseph 所有创业项目的核心都在做同一件事:「以数据与算法为引擎,解决特定垂直产业的效率瓶颈」。
这就是他的「关键线索」!他不是一个追逐风口的连续创业者,而是一个「以算法为核心创业方法的实践者」。他过去十年的经历,不是跳跃式的尝试,而是一个不断在不同「产业实验室」中,去验证、修正、并强化他这套核心方法论的过程。
这个发现,让整个申请的故事豁然开朗。
有了这条线索,我们开始像建筑师一样,为他的申请材料搭建全新的结构:
SOP 开篇:直接破题,定义他为一个「致力于用算法解决商业效率问题的创业者」。MarTech 的成功出场,不再只是一个财务成就,而是他「核心方法论的第一次成功验证」。
重塑「失败」的价值:那个不成功的物流 SaaS 项目,从履历上的「污点」,变成了故事中的「转折点」。我们将其定位为一次宝贵的压力测试,让他学到了在数据稀疏的传统产业中,其方法论需要做出的调整与迭代。这向学校展示了他的韧性、反思能力与学习曲线,这远比一个一帆风顺的故事更有说服力。
「转化」VC 的挑战:来自顶尖投资人的挑战,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弥补弱点的理由。我们将其转化为一个主动的、追求卓越的强烈动机。故事从「因为 VC 说我需要一个学位」,变成了「我的实战方法论已经成熟,现在我需要剑桥的学术框架来将其理论化,需要剑桥的全球网络来将其影响力最大化,从而打造一个可以改变数个产业的跨国企业。」
当我们把最终版的申请材料放在 Joseph 面前时,他自己都感到惊讶。这份材料不仅仅是「优化」了他的经历,更是「定义」了他的身份。它清晰地回答了那个最核心的问题:「为什么是你?为什么是剑桥?」
最终,Joseph 顺利拿下了剑桥大学创业学硕士的录取通知。
我们相信,最强大的申请,是让招生委员会在读完后,感觉录取你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这需要对申请者经历的深度挖掘、精准的策略定位,以及将其化为有力文字的表达能力。
如果你的经历丰富而独特,却不知如何向世界说出一个清晰的故事,我们很乐意成为你的那位建筑师。